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最理想的中国人?
那么就让孩子还在“懵懂期”就开始去学习和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,文化是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孩子的生活, 从而对孩子以后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,小到影响着孩子的表达、行为,大到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选择。
从跨入文明门槛至今,中国文化走过了4000余年,内容浩如烟海,纷繁复杂。故而孩子在学习中国文化的道路上遇到 “太多了”“太难了”“记不住”这些难题。
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,让孩子喜欢中国文化,愿意学习,并从中获取大智慧,需要一位能“讲活”中国文化的学术权威悉心指导。
01
说到最适合给孩子讲授中国文化的人,我相信没有人比余秋雨先生更适合
余秋雨先生研究中国文化50载。
他的作品也几乎全部入选中小学必读书目:
展开全文
《文化苦旅》初中二年级必读
《中国文脉》初中三年级必读
《千年一叹》《行者无疆》高中生必读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对余秋雨来讲,文化的研究需要亲身的去经历,实地的去考察。
余秋雨先生为了追寻文化之根、实地探访古迹,在任职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时期,23次提出辞职。
而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,凡是涉及到了他散文里的地方,他都是要亲自去考证一番。从自然山水到人文山水,犹如开始一段又一段心灵的旅程,通过一个个古今物像,将历史的深邃苍凉见于笔端,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,展示出对历史、对文化,以及对生命的追问。
在研究完中国文化以后,余秋雨先生没有停下他对文化的探索,他将目光投向了世界,他穿越三大洲、四大文明古国,探寻失落文明和中国文明之间的关系。
他将历史与文化契合,将历史写活,总能引人反思。
因此他书写的《文化苦旅》、《中国文脉》、《千年一叹》、《行者无疆》,成为几代人的文化启蒙读本。
余秋雨说: “当文化成为强有力的后盾,文学与艺术让我们发现美、善于表达,生命因此变得丰富。而这一切,支撑我们的人格,让我们成为一个理想的中国人。”
02
余秋雨先生专门为 博士生讲授的网上课程《中国文化必修课》,受到广泛欢迎,收听近达 7000万次,最小的收听者年仅12岁。
为了让更多青少年都有机会接触“文化大家”,获取更深层次的文化滋养,从小拥有大格局。余秋雨重新编写、增删,为孩子们带来《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》,这是余秋雨先生第一次面向全国青少年,系统讲授中国传统文化。
全书以历史脉络、人物故事、人文知识点和古代文学选读为核心内容,分为三册:《了解这些难题》《记住这些名字》《熟读这些作品》。
这三本书从历史、文学、美学、哲学等层面,多维度地共享跨越中西与古今的人类精神财富。
03
为了让孩子轻松理解、快速阅读,余秋雨先生将中国文化系统梳理成:“ 1条历史脉络、30个关键人物、50篇经典作品、100个文化常识”
余秋雨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:青少年学中国文化,首先要学习历史骨架。
余秋雨系统梳理出来一条历史骨架,带领青少年体会不同朝代独特的文化特点:
诸子百家学派纷呈的先秦时代、一统天下的秦朝、诗歌全盛的唐朝、全民文化素养最高的宋朝……
学习中国文化之前,孩子先理清中国4000余年的历史脉络,形成一个有体系、有框架的历史观,才能从不同的朝代中,感悟中国文化的精神之美。
文学史就是一套逻辑思维,万事万物皆可形成规矩,这也是文化的优美之处。
学习中国文化,帮助孩子的一定是形成大局观。
学习好骨架后,第二步就是 看文化中出现的关键人物,以点到面了解文化。
历史要流传,无非人与事。
你会发现,朝代更迭中关键人物的故事,是历史多彩性的根源。
在《记住这些名字》一册中挑选历代最重要的文化创造者,包括思想家、诗人、史学家、画家、书法家、戏剧家、小说家等。
上一篇:李昕昕:散文两篇
下一篇:武汉大学专业课考研真题下载